安新强,安新强讲师,安新强联系方式,安新强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安新强:如何有效选择员工层面的绩效指标
2016-01-20 47682

绩效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已经无需多言,但如何做好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却还是一个较大的工作挑战,绩效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工作的具体化,企业整体的目标设计相对比较容易,如何将企业进行合理的分解以设计出合适的员工指标,进而能够对员工的工作开展起到较好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则是有效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就绩效目标的最终呈现而言,需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绩效目标的维度和目标值,绩效维度指明了员工应该努力的方向,绩效目标值设置则为员工实现该目标要求提供一定的动力,只有这两方面都比较合适,绩效目标才能为员工具体工作行为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并最终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任一方面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企业目标的无法实现。

 

一个具体的绩效指标的目标值设定是比较容易的,便宜而又不甚精确的做法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然后再设定一定的增长率,进而确定该指标的目标值,复杂的做法是综合考虑目标市场的市场容量、增长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和企业战略要求设计出能够平衡各方面需求的目标值。在设计出绩效指标的目标值之后,企业同时需要明确与目标实现程度相关联的激励方案,从而驱动员工去实现该目标,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目标值一般由上下级之间进行沟通确认,对于比较有挑战的目标,也可以由上级或企业的经营规划部门根据目标市场的市场容量、增长情况、竞争情况和企业整体战略要求加以明确,然后在通过企业内部竞标的方式加以落实,进而确保企业关键目标的实现,此类操作要求企业的目标设置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内部机制能够推进这种竞标方式的开展。在具体的经营实务中,在绩效结果的最终兑现时,企业可以根据外部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情况对最终目标进行适度的微调,确保绩效奖惩兑现与员工努力程度的适当关联,实现绩效结果兑现应有的激励作用。

 

相对而言,在绩效目标设计中,比较困难的是绩效维度的选择,对于企业、部门等组织层面的绩效目标,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通过全面系统的考虑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可以得到组织层面比较全面的结果性和驱动性绩效指标,为有效衡量组织绩效表现奠定一个基础。但具体到员工层面,平衡记分卡就不是一个很合适的工具了,如何比较方便快捷的设计员工层面的绩效目标,企业管理者和理论界已经做了较多的探讨,本文将结合咨询实务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说明。

 

由于是对具体人员的绩效评估,因此可参照下面的逻辑进行分析,观念产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虽然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是关注员工行为的结果。从完整的逻辑来看,对员工可从观念(能力)、行为(过程控制)、结果(最终业绩结果)三方面进行评估,不过对人的观念(能力)很难建立一个有效的标准,不好考核(具体能力考核的指标设计可参考文章-从情商理论到员工的能力素质评估),因此一般只对员工进行行为和成果方面的考核。上述分析是从人的角度来把握员工绩效指标的来源,相对偏于理论演绎和大的概念区分,另外一种常用的思路是把员工置于组织里来看,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员工的绩效指标来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部门目标要求、个人年度目标要求、岗位职责要求和个人待改进绩效领域,当然个人年度关键工作目标与部门目标、个人岗位职责、待改进的绩效领域会有一定的重叠,但其从个人目标角度进行了阐述,因此在设计员工个人目标时也应该加以考虑。

 

上述两种思路都是从员工绩效指标来源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思路是从绩效指标设计的目的和管控方式上进行划分,这种思路直接从员工最终绩效指标的设置目的进行考虑,相对直接简单,便于最终确定员工的年度绩效指标,但按照最终绩效指标的呈现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划分思路:业务目标类、管理改善类和员工发展类

 

第一种思路是按照绩效指标设置的不同目的分为业务目标类、管理改善类和员工发展类,相对而言,这种划分方式比较适合于单一业务或单一产品企业的员工绩效指标划分,业务目标类侧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成效的衡量,一般为结果性指标;管理改善类侧重于对企业现有经营管理过程改进的衡量,一般为过程性指标;员工发展类则侧重于员工的能力提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均有。

 

1)业务目标类

 

业务目标类指标侧重于对经营活动成效的衡量,一般为结果性指标,例如成本降低2%等具体指标设置,对于部分需要跨年度才能完成的绩效指标,则设定本考核期内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标准,例如拟定公司的库存管理方案等指标。

 

2)管理改善类

 

管理改善类指标侧重于对当前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改善的衡量,一般为过程控制类指标,其评估主要是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通过设置对企业至为重要的但目前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的改善类指标,可以驱动各级员工关注当前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推动企业投入资源、精力以改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例如公司物流管理系统的改善要求,可将物流优化方案的评估作为考核标准,当然亦可将物流系统改善的结果性指标——单件物流成本费用这一量化指标作为考核标准,不过公司研发管理系统的完善要求,则从时间、质量、成本等角度来进行综合性的定性评估就比较合适。

 

3)员工发展类

 

员工发展类指标侧重于组织内部各级员工的能力提升,员工自身的能力提升可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和能力素质的评估来加以判断,因此该类指标一般用于对管理层的行为评估,考察其是否为下属员工的能力提升投入相应的资源、精力,具体应用上可选择员工满意度、培训研讨次数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估。

 

第二种划分思路:战略发展类、经营目标类和常规管理类

 

第二种思路是从绩效指标的目的和对应管理方式分为战略发展类、经营目标类和常规管理类,与第一种思路对比,第二种思路将战略发展类和经营目标进行一定拆分,因此相对而言,其适合多业务或多产品企业的员工绩效指标划分,尽管三种分类会因员工级别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越是高阶的员工,其越是关注公司战略发展,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其指标的展现形式既可以是结果性指标,也可以是过程性指标;相对中层的员工,则会关注其所负责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指标展现偏重于结果性指标;而中下层员工则会关注工作的具体开展,其指标展现也偏重于过程控制类指标。

 

1)战略发展类

 

战略发展类一般用于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的考核,其关注的核心是当前业务的能力加强或未来业务的前期准备,其指标既可以是结果性指标,也可以是过程性指标,例如公司层面的新产品研发、新产线建设、新市场开拓等,这类业务活动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为重要,但其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需要投入相对较多的资源、精力,该类指标一般由企业的中高阶员工承担,中基层员工只侧重于在任务推进过程中的工作配合,企业管理者做好战略发展类指标与经营目标类指标之间的平衡,因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企业在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平衡,是企业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平衡。

 

2)经营目标类

 

经营目标类一般是对企业当前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衡量,主要衡量当前企业或者各业务板块经营的质量,一般以结果性指标为主,例如年度收入、质量合格率等,该类指标的设置一般不宜过多,而应以几个能够衡量最终结果的指标为主,对该类指标的评价相对容易,一般会在年初明确结果计算规则以便于后期的评估。

 

3)常规管理类

 

常规管理类主要用于对常规管理活动的衡量,对于企业的中基层员工而言,其工作过程相对受限且不容易产出便于衡量的工作成果,因此对该类员工一般会采用常规管理类指标,该类指标以过程控制类指标为主,更多是考察、评估被评估者对各类流程、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度执行情况、差错率等,设置该类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被考核者自身、上级或其所在部门的结果性指标的实现,常规管理类指标一般用于监控、强化当前的管理手段。

 

第三种划分思路: 战略类、改进类、维持类和跟踪类

 

第三种划分思路是综合上述两种思路的主体思想,从指标设置的目的、应用领域和管理方式三个维度综合考虑而分为将员工的最终指标分为战略类、改进类、维持类和跟踪类的。相对而言,这种划分方法可以有较大的适用面,企业指标分类本身而言,从长的周期来看,会沿着战略类-改进类-维持类-跟踪类的大致步骤进行演变。

 

1)战略类指标

 

战略类指标与第二种思路中的“战略发展类”指标类似,主要用于对与公司战略发展高度相关且公司期望能够有所突破的相关业务活动的考核,该类指标一般需要企业中高层花费较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来完成,且该类指标的实现一般需要企业对外部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既可能是与外部资源的协调,例如整合供应链,也可能是对外部环境的直接影响,例如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从企业层面而言,这类指标的实现对企业长期竞争力的维持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企业从战略层面加以考虑,对于与其直接相关的具体员工而言,在该类指标的考核上可以有较大的权重设置。

 

2)改进类指标

 

改进类指标与第一种思路中的“管理改善类”指标类似,主要是用于对企业战略实现的重大不足之处,企业出于竞争需要而进行改进和提升的,该类指标也要求企业投入较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在一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同时在其他方面做得达到中上水平时,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该类指标既可能是企业流程、方法、制度、设备设施上的改进,也可以是员工技能的提升,绩效指标的呈现形式既可能是结果性指标,例如库存周转率提高几个点,客户满意度提高几个点等,也可以是过程性指标,例如公司绩效管理系统的优化等。

 

3)维持类指标

 

维持类指标是对与企业目标实现相关的比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衡量,该类指标所考核的一般是企业内部大量发生的活动,该类活动保证了企业的日常经营,这类指标一般为企业在业界的领先指标,企业要确保这些指标不落后,该类指标的实现一般不需要企业主动投入过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方法,进行一般性的跟进控制即可,该类指标的实现主要靠企业的整体运行系统来保障,具体到员工层面,主要是要求员工按照流程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即可,该类指标的权重一般较小。

 

4)跟踪类指标

 

跟踪类一般不直接影响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多为对非常规类工作或保障类工作的考核,一般对其保持跟踪即可,对于该类指标,一般采用只罚不奖的方式进行跟进。

 

上述三种针对员工的绩效指标分类方式,只是从员工绩效指标的设置目的、应用领域和管理方式对员工绩效指标的进行一定的划分,进行这类划分的目的在于简化员工年(季/月)度绩效指标的选择。就员工绩效指标体系而言,结合公司战略和员工职责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员工绩效指标体系是比较容易的,但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选择合适绩效指标以有效的激励、引导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则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介绍的几种分类方法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框架,以减少其具体指标选择时的困扰,并充分发挥员工绩效指标对公司战略目标的指导作用和对员工本人行为的激励作用,但必须看到,任何管理框架都是基于经验和基本原则上的概念化总结,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和具体工作的指导,在实务中,企业管理者还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适以适应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增加员工绩效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在确保公司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员工绩效指标的激励性。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东莞站 dg.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