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霞,周春霞讲师,周春霞联系方式,周春霞培训师-【讲师网】
九型人格讲师专注于九型商业应用与深度心理疗愈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周春霞:超凡入圣----禅道诗人吴经熊
2016-01-20 49058

 在这个夏天西域的长途旅行中,带着李绍崑教授的两本书,一本《精神学研究(第四辑)》,一本《弥尔顿与中国智慧》。

    今年5月,当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愛的教育咨询中心”成立伊始,几位同学讨论咨询中心该宣扬怎样的主旨时,我提出来“爱的教育应弘扬真善美”,李老师沉吟片刻,说道:“真善美这三字,好则好矣,却还不够,加一个“圣”字,真善美圣如何?“何谓圣字?”我有些不解。李老师慈颜说道:送你一本我写的书《精神学研究》,书中有我写的一篇《吴经熊论宗教之“圣”》”,吴经熊是我的恩师,也尊为义父。你回去看看他如何诠释。

    感激这位耄耋老人的指引,令我有幸了解吴经熊先生,品读他传奇的人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也真正理解李老师所说的“圣”的含义。

    爱的教育,追求真善美圣!

 

      “民国人物中,既是学贯中西的清流学者,又是名扬天下的双料才子有三位,但他们的宇宙观各具代表性,而层次分明:那就是吴经熊代表灵性的宇宙观,宗教造诣特深;林语堂代表情性的宇宙观,人文修养极厚;胡适之代表物性的宇宙观,竭力提倡科学。可是由于曲高和寡及时代潮流,这三大名家在国内的知名度,刚好倒过来,那就是胡适之、林语堂、吴经熊。”

 

    看到开篇这段,我便被吸引。确实,在自小的教育读本中,胡适的大名早已耳熟能详,而林语堂的小品文在高中阶段就被一众文学青年追捧传阅。而吴经熊的名字,还是初次听闻。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吴经熊”三字,上写道:国民党政要,著名法学家。

    而在李老师的文中,他这样写道:吴老的第十位公子台湾文化大学的吴树德先生说吴经熊一生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为“宗教”。吴树德说:我父亲是位完全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总能打开心智,去接受任何一项启迪智慧的学说,并分别赋予新生命,他主张:真正的基督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而应超越在这两者之上。他孩子1950年写的英文自传中写道:没有孔子、老子和禅学的帮助,我就难以了解神的伟大;但当我自一个基督的信徒的眼光来看孔子、老子,内心更感到有意义。”吴老的学生王邦雄也认为,吴经熊为宗教“多开了几扇门”,因为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认为宗教最高深的道理,原属同一心源----造物主的上智。

 

    对于宗教,我尚十分陌生,因早在学校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学生党务工作,党派的教义中宣扬的是无神论。之后的培训教育生涯中,结识了几位密友恰好是虔诚的基督徒,看她们在餐前煞有介事的作祷告,起初有点惊诧,日久也就习惯了,静待礼毕再共餐。也曾被朋友带去教堂作礼拜,虽觉得这宗教的庙宇神圣莫名,只是,朋友一再传我福音我都不予回应。只是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的报道屡见报端,网络上热议中国国民其实是个无信仰的民族,因为信仰缺失而致道德沦丧的论调一度甚喧尘上。加之自己在心理学领域不断研习深入,遂开始关注宗教。

    而吴经熊先生被吾师李绍崑教授推崇为“真人“,不得不令我兴趣盎然。

 

    李绍崑老师在书中写道:吴经熊十五岁已全心向学,二十二岁就经东吴大学法科毕业,次年又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法理学博士学位,,年方三十的吴博士就开始了他的法学生涯,在东吴大学成了比较法学院的首任院长。之后,成了上海国际法庭的主席。35岁那年,立法院就委托他起草“五五宪法”,而这份草案竟成了中华民国宪法的张本。早年的吴经熊少年得志,觉得人生乏味,有两三年的时光竟过起了寻花问柳的生活,但内心自有说不出的苦闷。1936年冬天,由于女儿的夭折,吴经熊的内心生活逐渐趋向宗教,1937年,他第一次阅读了一部圣女小德兰的自传。他自述道:“我读了数页,便觉有味,好像句句是经由我自己心里发出来的。于是对天主教的教理、人生的真义,恍然有悟。遂于十二月十八日,由华神父付洗奉教。”皈依了天主教之后的吴经熊致力于译经传道工作,后接受蒋介石夫妇委托翻译圣经,1946年翻译出版《圣咏译义》。1949年,他在香港又出版《新经全集》。时局更变后,吴经熊辞去中国驻梵蒂冈教廷公使职务,1949年,赴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哲学与宗教。1967年吴移居台湾,时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1986年逝世于台湾,享年八十七岁。这是一位学者和神秘诗人的传奇人生。

 

    吴经熊的超凡入圣观

    圣贤是凡俗的对立面。在人格修养上平凡庸俗的人,我们称之为凡夫俗子;在人格修养上登峰造极的人,我们尊之为圣人贤士。这正是孟夫子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西方文化脱离不了宗教,因此对”圣”的了解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天主教百科全书指出:“圣也者,乃天人合一之谓”,并引述圣保罗教蒂岁德一书为说明:天主之圣谟也,一言一蔽之,亦曰以光明之心地、纯洁之天良,无妄之信德,存养愛德而已矣。“

    吴经熊的超凡入圣观,既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原义,也吸收了基督宗教的新鲜。既不同于胡适之的唯科学主义,也有异于林语堂的唯感性主义,他自认为是超越东西大同主义。吴在英文自传中说得很清楚:我常自比为来自中国的哲士,向圣母怀中的圣婴献上我带来的儒家黄金,道家没乐及释家乳香。。。。。。我想表达的是在类比意义上讲,中国的儒、道、佛三教是引导我走向基督的尊师,教我的宗教信仰更得到印证。当然,皈依全靠上帝的恩宠,但我之所以皈依,则全靠上帝运用了孔子、老子和释迦之教作了工具,教我张开了慧眼,接识了世界之光。

    胡适之的一生主张全盘西化,迷信科学,基本上他是反宗教的,而他的圣人观是现实和唯物的。吴经熊的一生主张中西融合,信仰宗教,基本上他是崇人文的,而他的圣人观是超然的精神的。

    吴经熊说:当前的世界危机以及中国危机都要求我们复兴对上帝的信仰,以求得对人类的仁义,并以此来对抗那些对天象和对辩证唯物论的迷信。国家的命运以及世界的命运并非受到星相命运的主宰,更非受到辩证法的决定。……有人主张,儒家的人文主义,在其收到阴阳五行之说的影响以前,非常接近基督宗教的思想,既讲天命,又重人伦.因此,我们的结论是,要注意东西文化另一个不同点:一般而言,东方将其黄金时代放在开端,而西方则将之放在末端.东方是表异钩体型的,而西方则是创造开拓型的。其实,向后看或向前看都不甚至重要,只要你能看得远就好了,因为到了最后,起点和终点都会回归于一。

    二十世纪是科学的天下,因此,胡适之的论调是投合大家口味的,至少在中国可谓哗众取宠。二十世纪也是反宗教的时代,因此吴经熊的言论是曲高和寡的,至少在中国是不合潮流的。因此,胡适之的名满天下,其来有自;而吴经熊之默默无闻,也就不言而喻了。

 

    看到这段,我不由得钦佩吴经熊,在上个世纪就有如此振聋发聩的洞见。观当今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物态诚然极大的丰富了民众生活,但在追逐迅猛经济的浪潮中我们也忽略和遗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道德,比如公义,比如愛的教育,诚如一位好友的签名所写: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都跟不上了。

 

    李绍崑教授在书中这样评价他的恩师:吴经熊并非只注重世俗性的成就。在儒学之外,他也是一位真正道家的代表。他是个无忧无虑的人,重淳朴,愛谦虚,这正是道家智慧之所在。可以说,他的行为像儒家,他的感情象道家。事实上,他受儒家之训,承道家之慧,因而他才皈依了天主教之信仰。有关他的精神流浪生活,吴先生曾说:

    我主张,一切精神生活必须奠基于道德生活;而道德生活又必须在静观的汪洋里浴血奋战。没有静观,道德生活会堕入枯燥狭隘的人文主义;没有道德生活,静观会显得空虚,而沦为寂静主义。只有公教主义调和了这两个极端,因为它一方面代表了道家传统。对于我来说,圣咏第九十六首象征了此种调和:

    靉靆围周匝,幽深不可窥;

    仁义与正直,实为御座基。

    儒家思想教我领会了第二句,而道家传统令我懂得了第一句。然而公教主义却使我体会了两者相结合的真谛。

         (文中引文自李绍崑教授编著的《精神学研究(第四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东莞站 dg.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