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李江涛讲师,李江涛联系方式,李江涛培训师-【讲师网】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突破专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江涛:解析《中国好声音》的商业模式创新
2016-01-20 39944
   《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正式开播,出人意料的是,首集《中国好声音》便拿下了1.477的收视率,位列全国第二。四位导师的个性鲜明:为了争夺学员,互相吐槽,互相“打压”,面对学员的情感故事,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性格中活泼生动的侧面。其实《中国好声音》就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它从盈利模式,市场定位,价值链整合方面都有深刻的体现。李江涛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好声音》进行了以下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一:舍弃恶俗,回归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不以貌取人,只用声音打动人,而明星导师们选取学员的标准也一律以“好声音”为评判。抵制了国内的选秀节目以“恶俗、毒舌、冷酷、拜金、富二代、造假”等吸引观众眼球节目形式,它显得更贴近生活、朴实无华的感动。中国整个流行乐陷入低迷,新生代好歌手好作品匮乏,急需注入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越想振奋人心,越需要正本清源。
   《中国好声音》就是在打开正本清源,回归好声音的一扇窗户…… 


    商业模式创新二:创造性的制播分离
    《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中国到目前为止卫视的“制播分离”划分了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电视台的劳务输出。电视台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电视台以外的人来做,但是总的控制权在电视台,有时还会下派导演负责。它只是把一些纯粹劳务,包括剪辑师、编导等基层工作请外人完成,但核心技术和节目内容都是电视台掌控的。
    第二种模式是电视台负责审查、付费和播出,制作公司全职生产,是目前的主流。由某制作公司负责创意、理念、制作,独立完成一档节目。制作公司先拿出一个样片,交由电视台的审片委员会审查,他们会预估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吸附力,再考虑是否购买。 
    第三种模式是《中国好声音》创新的一种新颖的制播分离模式。《中国好声音》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就体现了在制播的分离与分成方面。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根据报道,制作方和电视台之间有一道线的约定,低于这道线,制作方赔偿,高于这道线,二者分红。制作方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必须提高节目的品质,必须请到非常专业的明星、制作人员。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制作成本上不会吝啬,而要想办法把节目质量做高。


    商业模式创新三:导师们的当股东,享受分红
    《中国好声音》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位导师的收入模式是技术入股,彩铃分红。它不同于以往请嘉宾过来按场报价,来一场算一场的劳务报酬模式。而是把整个导师团队跟节目后期的市场开发捆绑在一起,导师在节目当中的参与和投入作为投资。制作方与中国移动有很好的合作,尝试把音乐类的后期开发,把所有学员的现场演唱制作成彩铃,提供给全国的手机用户来下载。学员们的收入也将来自彩铃下载,学员通过彩铃下载得到认可之后,还可以从中分红,形成良性循环,共赢互利。


    商业模式创新四:广告、付费下载、产业链深挖
    《中国好声音》开播的前三期节目收视率分别为超过1.5%、2.8%、3.093%。据保守统计,浙江卫视十场《中国好声音》的软、硬广告收益约在2.5088亿到2.7088亿人民币之间。
    制作方和电视台除了传统的广告收入分成、向视频网站征收的版权费之外,还把目光投向了整个音乐产业链。制作方把选手签约这一环以及签约后的商业演出等项目也收归自己所有。加上一系列为选手定制的商业演出、活动(国内大型连锁酒吧的定期室内演唱会,国内、国际商业演出,音乐剧以及中国移动付费彩铃下载),不仅延长了选秀选手的生命力,也建立了《中国好声音》的持续赢利能力。


    结论:在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下,唯有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才能在一片红海里坚壁清野,乘风破浪!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东莞站 dg.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