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舒,李望舒讲师,李望舒联系方式,李望舒培训师-【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望舒: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坎(八:完)
2016-04-04 1366

第八阶段:优雅的离去——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生命里所出现的事情中,哪件最让您感到惊奇?”

   贤哲回答:“就是,人虽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死去。”

  埃里克森认为到了65岁以上,人们就进入了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近年来,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的老年人心理问题逐渐凸显,老年期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老年心理障碍发病的原因主要有离退休后的不适感、孤独感;失去亲人的丧失感;受到各种挫折时的自卑感、失落感;不被重视和理解时的沮丧感;病症袭来时的死亡临近感等。

  在所有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综合症为特征的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其根本原因是对人生价值的迷失,对死亡的迷茫和生命虚无感的困惑,在心理治疗的探索中,我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治愈心理疾病的重要意义。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跟埃里克森说的自我调整,达到智慧、通达明了、洞悉事物真理有趋同的含义。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鬼者,归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孔子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 鬼者,归也:《韩诗外传》“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归于风,眠归于明,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露,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

  因此,“鬼”字原意并无恐怖含义,鬼即归也,人死即为“归”,即为“鬼”,人活在世上如在旅途中的“行人”,是人生过程中的行者,而人之死就像回到生命终点之家的“归人”,是生命的回归。

在佛教著名经典《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著名的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由此可见,在佛家看来,生死只不过是一个假象,人每时每刻都在生,都在死,所以无所谓生和死,参透了这点,所谓的“死亡”就变得一点都不可怕了。

   据《大般涅槃经》记载,佛陀去世前三个月,出现过大地震及暴风雨,弟子阿难询问这些预兆代表什么意义,佛陀回答:“这次地震预示我自愿放弃余生。从今天算起,我只剩下三个月的寿命。”三个月后,佛陀及弟子们来到一处芒果园,一位名叫纯陀的户长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进餐。佛陀接受了,不过后来指示弟子,这餐只有他要吃。吃完这餐后,佛陀便病了,并且坚持要继续步行到拘尸那迦。到那里后,他便沐浴,要阿难为他整理好床铺。“啊!阿难,”他对这个悲伤过度的弟子说,“该是我圆寂的时候了。去告诉其他人这件事,若他们没能目睹,会难过的。”

   所有人都到齐时,佛陀对他们说出最后的教诲:在该当欢喜的时刻,便不宜悲伤……你们都哭泣了,但有需要悲伤的原因吗?我们应把贤圣看待为从火宅逃脱的人……我是否在这里并不重要;要得解救并不在我,而在修行佛法,这就好像是治好病,依靠的不是看医生,而是吃的药……我该走的时间到了,我的工作已完成……就算已延续万古的事,也终有结束之时。分离的时刻总要到来。能够为己为人做的事,我都已做了,留得更久并没有用。能训练的人都已训练。我的教法将会流传许多世代,毋须心慌意乱。要知道,所有生命都逃不开无常的定则,宜努力以求得永恒的智慧。若知识能带来光明,驱逐无知,若世俗能被看出不具实质,生命的结束便会被视为平静,被视为治病的良药。一切存在的实物终究会毁坏,所以要留意救度自己。我离开的时候到了。

   说完这些话,佛陀进入甚深禅定而离世。大地动摇,如暴风雨中的孤舟,天上则雷电交织。

   从这个伟大圣贤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启示:

     1、 死亡不是悲伤的事。如果一生都在努力修行自己,度化别人,死亡的来临,是一种升华,是一件快乐的事。

     2、 世上没有永恒,成住坏空是事物的本质,所有生命都逃不开无常定则。

     3、 有一种永恒的智慧可以求得,那就是证悟。


    写到这里,想起《尚书·洪范》关于五福的说法。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亦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只有五福全部拥有才是完美的,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所以,优雅的离去,是我们一生所要修行的功课。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东莞站 dg.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