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礼坤,江礼坤讲师,江礼坤联系方式,江礼坤培训师-【讲师网】
互联网营销/网络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微商/电子商务/微信营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江礼坤:江礼坤:BAT的惶恐让它们投不停 未来的BAT会是谁
2016-09-28 2751

  毋庸置疑,BAT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垄断,它们被人敬仰着,又被人痛恨着,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无法永远春风得意,就像PC互联网时代,三大门户被称为三座大山,当时也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垄断者,但仅仅10多年的时候,三大门户已经渐失颜色,甚至有的已经呈现老态龙钟之相。

  所以一直在有人不断追问,BAT何时走向衰落,下一个BAT到底在哪里。

一、BAT的惶恐

  BAT兴起于互联网,它们也最清楚自己的软肋在哪里,那就是它们都属于依靠互联网科技,是典型的轻公司,它们最畏惧的就是新的科技将自己颠覆,因为它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如何利用新科技颠覆了传统,颠覆了行业。

  但是,它们同样知道,成功的革命和颠覆都不是由内发生的。

  前Google资深工程师,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曾提出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时,往往会败得很惨,例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英特尔、微软,尽管它们在所在行业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但当时代发生变化,行业发生转型后,都会不同程度的衰落,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窘境已经成为常态。2012年,面对汹涌澎湃而来的移动互联网,马化腾曾就微信的话题说过:“(对微信的)这个恭维和赞赏是对腾讯的很大鼓励,但我们觉得还远远不够,觉得这张票只是站台票……先进去,后面能不能上车、上船不知道。另外公司上还是个别的一两个产品上,其他全部掉队……都有很大变数。”这是如何强烈的危机感!

  而马云在面对微信的崛起时,所表露出的恐惧使他在内部说出以下这段穷凶极恶的话:

  阿里人,无线物联网的发展是按小时计算的。越有远大前景的东西,越需要当下残酷的执行。一个月没有惊喜结果是可怕的,三个月没有结果是要死人的!六个月后的事就是远景了。因为您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在2013-2015年就是自杀。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的摔。兄弟们好好玩吧!微信IM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把企鹅赶回南极去!动起来!

  今年年初,马云甚至说:“对于BAT来说,10年内都未必会存在!每一天都非常艰难,如果让我重新创业,一定不会做这样的规模、影响力,一定不会上市。”

  所以,BAT这些年一直在疯狂的投资,坤鹏论曾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它们才是中国每年投出金钱最多的大金主,特别是腾讯和阿里。

而这种近乎疯狂、超大手笔的投资最大的源动力就在于对未来的惶恐。

  同时,它们也在用投资来扼杀任何有可能颠覆自己的苗头,使得中国互联网创业界已经残酷到,如果不能入局BAT(被投资或收购),往往就意味着衰落甚至死亡!BAT会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让自己投资的公司用钱将竞争对手砸死!就像当年网络打车市场最早也是最牛的摇摇招车在拒绝了腾讯的投资后,腾讯转而投资当时的嘀嘀,接着和干爹是阿里的快的用庞大的补贴直接将摇摇干死!

  前一阵网上流传着一篇《每个老板心里都住着一个郭德纲》,在其中我们看到了马云和马化腾对滴滴的明争暗夺,甚至隐隐有了争风吃醋的感觉。

  到底是什么让BAT的超牛逼大佬如此地不淡定?无非还是对未来的惶恐。

  让BAT惶恐的还有它们以前的成功思维,那就是中国互联网过去的唯一思维——“流量”思维,流量思维的本质是门户思维,这一点过去十多年基本没有变过。

  即使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BAT、风投和创业者所跟风的依旧是赌做一个高流量的应用,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流量变现。

  为了获得流量,砸钱也好,免费也好,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面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人口红利不再的新常态,只想赚便宜不肯掏钱的屌丝新常态,“流量”思维变得越来越不管用了。

另外,让BAT惶恐的还有中国的人口。

  维持人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中国当下仅有1.18,上海之类的发达地区仅0.6。而未来人人口萎缩会带来一系列危机,而BAT也不能幸免,将会损失严重。

  所以BAT这几年一直在大力布局海外市场,除了复制扩张外,也有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深层涵义。

二、下一个BAT在哪里?

1.下一波科技革命

  坤鹏论一直认为,资本寒冬本质的原因在于,这一波的技术红利已经消失,互联网科技已经不再是新鲜玩意,它已经快普及成为和水、电一样的生活标配,而被寄予厚望的下一波技术浪潮革命还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这时候就会出现两波科技浪潮的低谷期,没有了新科技这个杠杆,投资也就陷入冷清,资本寒冬降临。

  近代,人类每一轮经济周期都是伴随着新科技而来,而新科技的最主要动力和目标就是旧有的垄断,它最终的目的就是打破旧世界,建造新垄断!

  每一波科技发展都会带来新机会,从IT设备发展、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发展,其中科技就是投资的最大杠杆。

  所以,下一波科技革命兴起时,将会诞生BAT级别的新公司,而最大的机会在于革命性科学技术刚开始普及时,在达到渗透率10%以后会蓬勃发展,当渗透率超过90%,则进入成熟期,新机会渐失。

  当渗透率接近50%前后会有一次重大调整。恰恰在2012~2103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过半,移动互联网开始大发展也恰恰在那个时间段。而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90%,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少,垄断形成,难以突破。

  革命性的科学技术来临时,从商业模式下手,见效最快,早期易于形成垄断,比如:阿里的传统零售业+互联网,腾讯的传统通信业+互联网、滴滴的传统出租业+互联网。革命性的技术越普及,创业的难度越高。

  同时,每次新科技浪潮来临时,总会有一个引爆点,比如:iPhone的诞生直接引爆了移动互联网。

  坤鹏论认为,下一次由新科技引发的垄断将是那些掌握新技术,但根本不懂传统的野蛮人来实现的。

2.行业在国家经济占比大的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在与民生紧密结合的行业发展会相对滞后,比如金融、交通、医疗、农业、房地产等行业。而这些行业无不在国家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比如:

  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为8.5%,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则上升到9.2%。

  2015年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5.5%。

  2015年中国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9.3%。

  2015年房地产占GDP总量的6.1%。

  这些行业规模大,发展相对滞后,机会更大,很容易诞生出巨头级公司。不过,这些行业因为规模大,要想撬动所使用的杠杆——资金与资源也会海量的,虽然有大机会,但客观分析,杠杆不够也难有作为,而在中国能够提供最好杠杆的BAT似乎是最佳选择。

  另外,坤鹏论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投资人的选择标准,那就是行业最少有年100亿的规模,在这个拥有年规模100亿的行业中,如果想做到市场的老大,往往意味着要占据市场份额的30%。也就是说,行业老大大概能做到年收入30亿,如果净利润为20%,那就有6亿,也就是1亿美元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门槛和标准,当投资人能看到100亿人民币的年化市场规模时才会选择投资这个行业。

  所以,归根结底,市场空间和盘子决定了未来的成就。

3.越不互联网化的越有机会

  与民生有关的传统行业,越是生产力落后,和互联网结合得越松散的行业,其潜在爆发力就会越强。

  因为互联网可以在其中成为重要环节,甚至对整个产业链都会有巨大促进作用。它的介入解构和重组传统产业链上的信息,从而让信息搜寻和生产力的匹配效率更高。

  前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异常火爆就是最好的例子,盘子很大,由于金融管制和传统银行业的落后,使得这个市场存在了巨大的空白。

  正像一位P2P从业人士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刚兴起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钱多人傻。

  于是,2014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3280亿,2015年全国P2P借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约为9750亿元。

  不过,越是和民生关系密切的行业,越落后,其中的是利益关系越复杂,背后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势力,在其中开创事业的难度也相当相当艰难,无钱无势的草根创业者基本很难有机会。

  从去年开始投资人一直“叫嚣”着2B,但从历史上看,VC在2B领域,真的没有挣到什么大钱,也没有太多的好经验,现在“驱赶”创业者向2B进军,也有让更多人去试试水深水浅的意思。

4.迪斯尼效应的文娱大市场

  坤鹏论曾在《IP泡沫的根源是迪斯尼效应萧条中梦想成就中国米老鼠》一文中对2014年开始的“IP疯”进行过分析,其中谈到了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崛起的迪斯尼,它多次展现出了强大的反经济周期能力。

  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6个百分点 ,在2014年增长12.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对GDP增量的贡献达6.5%。

  此外,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到,在2020年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娱产业的增长比例至少每年要达到15%以上,文化娱乐产业将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同时,在我们之前《人均GDP蕴含未来大机会 读懂这篇你也可以投资未来》一文中,在人均GDP到达10000美元后,娱乐业会快速发展,人们用于娱乐消费的支出会大大增加,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版权信息:江礼坤,的一个在互联网行业游走了十几年的老兵,擅长互联网营销,目前专注互联网创新模式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与转型,欢迎各种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礼坤的博客或关注公众微信:坤友会。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东莞站 dg.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