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孙平讲师,孙平联系方式,孙平培训师-【讲师网】
数字化管理创新|利润增长商业导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孙平:【原创】管理要纵横有度!
2016-01-20 57135

集权与分权的平衡

管理是个写“V”字的过程,落笔向下是坟墓,向上提笔是胜利。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多动脑子的工作,在考虑问题时需要面面俱到,切不可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轻易下决定。应一切以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合理利用为目标,考虑周全了,才能做出比较完善的决定。
    在企业的管理中,权力分配和制约一定是个令老板头疼的大问题。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过、一过再放”的怪圈。
    如果集权过多,会造成下列情况:高层职责不清,总经理更像是部门经理;各级管理者都在忙于救火;审批流程很长,但大家对签字都不负责;公司很多事无法开展,因为都得等总经理批;大家都习惯于请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总经理在公司有绝对的影响力,但总经理一旦离开公司就无法正常运转……

如果分权过多,往往又会出现下面情况:

1.市场策略无法有效贯彻执行。各中层总是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执行上面下达的市场命令:对我有利的,我就执行;不利的,我就不执行,或者敷衍一下,反正法不责众,高层也拿我没办法。

2. 中层领导在所属部门耕耘十数年,树大根深,势力极强,形成割据局面,高层骂不得、碰不得、迁不动。

3.严重者,中层经理形成自有循环,除了想高层礼貌性的请示外,其他一切全自己说了算。
    集权好还是分权好?集权多一些好还是分权多一些好?是先分权后集权,还是先集权后分权?实在难以机械定论。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究其实质,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钟摆运动理论”,与毛泽东同志的谈话如出一辙。该理论把集权和分权比喻成钟摆的两极,挂钟的钟摆一会儿向左,犹如某一时期强调集权;一会儿向右,犹如某一时期强调分权。如此循环往复,互为更替,不停地在集权和分权中两极间摆动,从而在摆动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什么状况是“集权多”,什么状况是“分权多”?究竟何时该向左集权,何时该向右分权?这些定性描述的背后,有没有一些隐约的规律和思路可资借鉴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斟酌和审视。
    1.企业的生命周期。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有形成、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计划的时间长度和明确性应做相应调整,从而也应有不同的组织集权与分权。
    在企业初创阶段,一切从头开始,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导性计划,多给下属一些见机行事、自主决策的空间。因为在这个阶段上,目标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辨认谁是顾客很难,而指导性计划使当事主管可以随时按需要进行调整,组织也就有了很高的灵活性。
    在成长阶段,随着目标趋于确定、资源相对容易获取和顾客忠诚度的提高,计划也应更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这时,往往需要进行战略定位,或者进行文化革命和流程重组。企业不再允许存在意识形态的太多分歧,需要逐渐集权,统一方针政策,集中调配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明细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各种工作流程和预算。
    成熟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因此更适合制订长期计划和更强的集权。
    一旦从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企业要重新考虑目标,重新分配资源,计划也要从具体性转入指导性。短期计划和适度放权能释放最大的灵活性,因为它将充分发挥各管理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各种可能的机会,使企业渡过难关,迎接第二个春天。
     2.企业结构。
    如果是专业化的企业,在该领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经验和心得,对消费习惯和行为也了然于胸,市场运作轻车熟路,就可以搞“大一统”集权,领导者即便“一言堂”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娃哈哈前董事长宗庆后对于中国三、四级城市的食品市场,有“超人”的直觉和灵感,再加上他每年有200天时间浸泡在一线,深知民间冷暖和消费者需求。所以,如果娃哈哈只是做三、四级市场的食品,宗庆后完全可以用个人的威望和专长实施高度集权,相信决策的正确度“八九不离十”。据说,娃哈哈所有的成功产品,无一不是宗庆后的手笔。
    如果是多元化的企业,就应该分权,没有哪个人敢宣称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如果有,这个人就不是人,而是神了。试想有一天娃哈哈心血来潮,想搞服装或者连锁加盟,建议娃哈哈最好另请高明,不要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3.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越严密且健全,越可以分权,各中层在制度框架内办事,用制度来管理企业的运转,没有必要用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强行集权;反之,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制度,则要集权,因为这个时候分权,下面各行其是,没有章法,就会“一放就乱”。

4.规模。
    如果只有几十条枪,百十匹马,全部家当都可以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老板的眼皮底下,自然无需分权;但如果“将十万之兵”,还大权独揽,让“在外之将”独听君命,则必败无疑。
    如:年销售5千万元的企业,老板一个人说了算,问题不大;但要突破1亿元,恐怕就要因地制宜,分点权力给中层,甚至“分封”,搞“内部虚拟承包”,激发全员上下把企业做大(先做大才有机会做强)——江苏隆力奇创业之初就是“分封诸侯”的典型;但想要继续突破5亿元,可能就要发动一场“政体”革命,实施战略聚焦而削藩,适度的集权就有必要。
     5.决策者能力。
    决策者能力高,采用集权模式;反之,采用分权模式。
    中国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是集权的,集权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能力特强的决策者。决策者能力强,好比有三头六臂,管理幅度和管理范围比一般人要大,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这在逻辑上也是通顺的。
    但集权模式下的工作效率如何?中层会不会有很多事无法及时开展?中层会不会都习惯于请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沦丧……这些问题倒值得那些自恃能力强而搞集权的领导者深思。
    6.决策内容。
    一般而言,战略层次的决策,高层定了就是,中层战略层面的东西既不太懂,也不太感兴趣;但对于战术层面,尤其是与员工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决策(比如薪酬、升迁、奖惩体系等内容),高层应与中层分享一些权力。即便高层“朕意已决”,也不妨放下身段,“共同商量”或者“征求多方意见”,为专制添几分“仁慈”。

由集权到分权,或者由分权到集权,不是简单地向原先的制度框架回归。好比挂钟的钟摆,其幅度、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此时已非彼时,在不同阶段下集权和分权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总之,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是一个在摆动中平衡的艺术。在物理学上,钟摆的摆幅可以计算,但在企业管理领域,我们就很难定量计算集权和分权的摆幅大小了。
    但不管怎样,任何钟摆一定有一个轴心和一个中轴,否则就不能称其为“钟摆”。转换到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中,同样有一个轴心和一个中轴。
    1.一个“轴心”:权力跟着信息走!
    任何一个企业,信息资源一定是相对分散的。企业规模越大,分支机构越多,产业越多元化,信息资源就越分散。足够且正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谁拥有信息,谁就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权力必须跟着信息走,才不至于决策错误。
    2.一个“中轴”:规范化与制度化!
    高层之间纵向权力划分的原则、内容、监督机制、违约处罚以及作业流程等等,都制定出标准作业书,并共同遵循。当高层与中层权力机构发生权限争议,一切以标准书为依归,而不是通过行政干预和人事任免手段来解决争端。

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只有平衡集权与分权,让各方都有权行使自己的职责,又不至于因为无人无权从中控制和协调而导致组织行为无序失控,组织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摘录:孙平教练管理书籍《高层管人中层管事》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东莞站 dg.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